未来劳动世界由谁塑造?听听青年怎么说!
辩论|未来劳动世界由谁塑造,人还是科技?

辩论活动受到青年的极大关注,活动启动后短短两个星期内收到700多份立场阐述。通过立场阐述和半决赛的选拔,最后有六位辩手得以进入决赛。决赛中,辩手们阐述了他们对未来劳动世界的看法,并就辩题展开了精彩的辩论。青年人普遍认为技术创新为劳动世界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但他们也意识到有必要以适当的方式应对人类的情感,价值观和期望。
活动还有幸邀请到相关专家加入。新锐青年辩手席瑞先生指出年轻一代应思考科技发展对未来劳动世界的影响,从而不管是在面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时,还是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可以做出明智的选择。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执行院长王咏刚先生,分享了科技发展的前沿趋势,并强调应加强人与机器的沟通,从而实现更好的人机互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副代表戴文德先生指出存在科技鸿沟的问题,并呼吁让“不使任何人掉队”落到实处,从而确保贫困和弱势群体也能从科技进步中获益。
持“人塑造未来劳动世界”的正方三辩李嘉淇,获得28张投票中的10票,当选本场“最佳辩手”。
最后,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局长柯凯琳总结说:“看到青年认为自己是未来劳动世界的行动者和贡献者,令人鼓舞。归根结底,我们要为自己、为后代、为社会塑造想要的未来劳动世界。青年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分外重要。”
观看辩论
辩手
- 正方:人塑造未来劳动世界
- 一辩:郭智睿,阿姆斯特丹大学
- 二辩:毛兆榕,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 三辩:李嘉淇,东南大学
- 反方:科技塑造未来劳动世界
- 一辩:妮莎,武汉大学
- 二辩:翁凌胤,中国农业大学
- 三辩:张瀚文,清华大学
嘉宾
- 柯凯琳,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局长(负责中国和蒙古国事务)
- 戴文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副代表
- 王咏刚,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执行院长
- 席瑞,新锐青年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