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文章

新常态?更好的常态!

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盖∙莱德指出,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以一种残酷的方式让劳动世界中不稳定、不公平的现象暴露无遗。

评论 | 2020年5月1日
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期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病毒侵害,以及如何保住工作。对决策者而言,这意味着在抗击疫情的同时,不能对经济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过300万例确诊病例和21.7万死亡病例,预计到今年年中,全球损失的工作时间将相当于失去3.05亿个工作岗位,当前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峻。各国政府继续“以科学方式”寻求最佳解决方案的同时,却放弃了进行更大的国际合作以建立对全球挑战所需的全球对策的明显好处。

但是,虽然抗击疫情的战争尚未成功,人们普遍认为,胜利后等待我们的是社会组织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新常态"。

这很难让人安心。

因为似乎没人能够说出新常态到底什么样。因为传递出的信息是,它将由疫情带来的限制而不是我们的选择和偏好所决定。也因为我们曾经听过同样的说辞。在2008-2009年金融危机中,曾有这样一种论调:一旦治疗金融过剩病毒的“疫苗”被开发出来并投入使用,全球经济将变得更安全、更公平、更可持续。但这并没有发生。旧常态如同复仇般卷土重来,身处劳动力市场低层的人们发现自己越落越后。

因此,在5月1日国际劳动节更仔细地审视这一新常态,并努力使之成为一种更好的常态,正当其时。这不是为了已经拥有了许多的富裕阶层,而是为了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弱势群体。

此次疫情以一种残酷的方式让劳动世界中不稳定、不公平的现象暴露无遗。全球有十分之六的劳动者以非正规经济为生,正是因为非正规经济中的生计受到破坏,导致世界粮食计划署对即将到来的饥饿大流行发出警告。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漏洞使得数百万人陷入贫困的境地,即便最富有的国家也是如此。正是未能保障工作场所安全,导致每年近300万人因工作而丧生。如果说从医学角度而言,病毒对其受害者的社会和经济影响是无差别的,但正是因为不平等现象肆无忌惮地日益加剧,让最为贫穷和无能为力的人残忍地遭受了不公平待遇。

在这一切中,唯一能让我们感到惊讶的就是我们自己深感意外。疫情发生前,体面劳动赤字大多是在安静的绝望情绪中表现出来的。正是因为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才将它们汇聚成当今世界面临的集体社会灾难。我们始终知道:只是我们选择漠不关心。总的来说,“作为”或“不作为”的政策选择使得这一问题更加严重,而不是有所缓解。

52年前,马丁·路德·金在被刺前夕对罢工的环卫工人发表讲话,提醒全世界所有劳动者都应享有尊严。现在,2019冠状病毒病也同样凸显出在疫情期间仍在工作的英雄们总是必不可少、有时是英雄般的作用。他们通常不为人所知、不被考虑、被低估,甚至会被忽视。医护工作者、清洁工、超市收银员、运输人员——常被归入工作贫困人口和缺乏保障群体的行列。

今天,剥夺这些人以及其他数百万人的尊严,象征着我们过去政策的失败和未来肩负的责任。

我们相信,在明年的5月1日,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带来的紧急情况将成为过去。但是,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建立一个劳动世界的未来,解决疫情中凸显的不公正现象,以及气候、数字化和人口转型等长期存在的、必须立即应对的挑战。

这应是2020年全球卫生紧急状况的持久遗产,也是更好的常态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