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残障者权力,确保包容与平等 — 中国残障政策对话在北京举行

新闻发布 | 北京,中国 | 2018年12月3日
北京(国际劳工组织新闻)— 今日正值国际残障者日,中国残障政策对话在北京举行。来自政府、学术界、民间社会(特别是残障者及其代表组织)、媒体和私营部门的八十余名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

在活动中,联合国驻华协调员罗世礼强调了中国在保障残障者平等权利方面取得的进展,这正是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所倡导的。他指出,“让残障者充分、平等地参与到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来,是我们(联合国)的目标,这样,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不仅能够使残障者受益,而且是在残障群体的参与和共同努力下实现的”。对此,众多参会者表示认同。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国际部主任尤亮结合他参与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工作的体会,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中国在推动残障融合方面所做的工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主任兼东亚五国代表、联合国中国残障小组主席欧敏行博士指出,虽然中国在对待和处理残障问题上仍存在一些挑战和差距,但已经从“医疗模式”向“社会模式”转变 。国际社会对残障包容这一领域越来越关注,这也要求中国作为国际领袖和影响者给予积极有力的回应。在这方面,联合国愿对中国提供相关协助。

今天共有二十多位嘉宾分享了中国在残障领域的最新发展和面临的挑战,包括教育、就业、卫生、司法和社会援助、信息无障碍和对残障群体(尤其是残障女性)等方面的政策及实践。

会上讨论的许多问题是相互交织的。于2017年生效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版要求主流学校招收残障学生,但许多学校仍无法确保残障学生在包容的环境中接受相关的和高质量的教育。将残障者排除在主流教育之外会降低他们的就业能力,而且,即使他们具备相应的资格,企业也因为缺乏无障碍设施和相关支持,而无法雇用他们。中国的残障者就业配额制度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如果没有足够的安置和咨询服务、培训和设施,就无法全面实施。残障女性和青年在获得性与生殖健康服务方面困难重重,歧视和污名化也是残障人士进行社会参与的阻碍,而新闻媒体在这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推动跨部门跨行动的伙伴关系对于促进社会包容至关重要,这正是本次活动的意义所在。

中国残障政策对话汇集了不同领域的专家来交流最佳实践,并探讨用多学科的方法来解决残障包容方面的困难。全球商业与残障网络中国分支于今年八月启动,它以商业为主导,将商业与残障者直接对接,促进残障者就业。会议还提出了一些创新的解决办法,例如小米公司以用户参与的互联网开发模式进行信息无障碍建设,这表明私营部门在解决全球发展问题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国际劳工组织中国和蒙古局局长柯凯琳在闭幕致辞中表示,“获得教育、就业、收入、信息,以及控制身体和性是每个人的基本诉求,对残障者来说也是一样。通过跨领域、跨部门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创造出一个对所有人,包括残障者,都没有污名化、没有歧视的环境。” 

中国残障政策对话是联合国残障者权利伙伴关系(UNPRPD)中国项目的一部分。自2014年以来,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一直与相关合作伙伴和利益攸关方合作,减少不平等现象,促进残障包容。通过能力建设、基于证据的倡导、技术支持和伙伴关系发展,该项目推动了法律、政策和战略框架层面的改变,以促进中国的残障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