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工资报告发布:国际劳工组织认为经济危机导致全球工资增长减半
该报告为国际劳工组织自2008年以来再次针对同一主题的研究,它指出,危机对于工资的总体短期影响应从以下几方面看待:工资占总收入比例的长期下降,生产率增长与工资之间日益脱节,以及普遍存在和不断增长的工资不平等现象。
日内瓦 (国际劳工组织新闻) – 国际劳工组织(ILO)最新报告指出,金融和经济危机导致2008年和2009年全球工资增长减半。
根据来自115个国家和地区,涵盖约占全球工人总数94%的14亿工人的数据统计,《2010/11全球工资报告—危机时期的工资政策》中估算出平均月工资增幅从危机前2007年的2.8%降至2008年的1.5%和2009年的1.6%;若不包括中国,全球平均工资增长则下降至2008年的0.8%和2009年的0.7%。
该报告指出跨区域的工资增长率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虽然工资增长放缓,但在亚洲和拉丁美洲仍然维持一贯积极的态势,其他地区如东欧和中亚则遭遇了大滑坡。作为发达经济体的28个国家中有12国的实际工资在2008年有较大降幅,其中7国在2009年继续下降。
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胡安•索马维亚表示:“该研究还显现出持续性就业危机的另一面,经济衰退不只给数百万人带来失业重创,同时还严重影响到就业人群的购买力及生活质量。”
该报告为国际劳工组织自2008年以来再次针对同一主题的研究,它指出,危机对于工资的总体短期影响应从以下几方面看待:工资占总收入比例的长期下降,生产率增长与工资之间日益脱节,以及普遍存在和不断增长的工资不平等现象。
特别是自90年代中期以来,根据现有数据,有三分之二的国家中的低收入 -- 低收入定义为低于工资中位数三分之二 -- 人口比例都有所上升。
展望未来,报告指出经济复苏的步伐至少部分取决于家庭能够将其工资用于增加消费的程度。
“工资停滞是触发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会持续削弱许多经济体的复苏”,索马维亚先生补充说。“我们面临着大量未能满足的就业要求,同时还有市场整体需求的不足,以及持续的高失业率的问题。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者必须要关注就业和确定工资水平,以加强经济复苏,并解决社会和经济的长期失衡。”
报告的主要调查结果包括:不论是定期调整,还是以保护最弱势工人购买力为目的,50%的国家都调整了他们的最低工资。这与危机之初冻结最低工资的模式不同。对于特别容易陷入贫困的低收入工人来说,他们更需要最低工资与社会和劳动力市场政策之间有更好的衔接。在集体谈判涵盖超过30%雇员的国家中,工资更符合其生产力发展水平,而最低工资则减少了在工资分配低端的不平等。 集体谈判和最低工资,以及设计良好的薪酬政策,可在经济复苏时期提高工人的收入。
更多信息,请联系:
国际劳工组织传播和公共信息部
电话+4122/799-7912
communication@il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