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效学:打开一扇改善职工安全与健康的大门

从2013年开始,国际劳工组织《工效学检查要点》引入中国,提升了公众对与工效学相关的职业危害和风险的认识,从而为解决中国工人面对的更多和更严峻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问题打开一扇大门,开启一条长远而有益的征程。

新闻发布 | 2016年4月27日

广东(国际劳工组织新闻)-- 一个周一的下午,在广东省的一家富士康工厂的车间里,工程师李灵芝正在对工人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常规检查。

她上一次检查时,已经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编撰的《工效学检查要点》对需要整改的地方已经做出了警示。今天,她将重点关注上次标记了红色警示的地方查,如果问题解决了,就改成绿色;如果还需要进一步整改,则标为黄色。

很多建议实际上来自于工人们。灵芝表示,工人们以前不爱提意见,但在采用《工效学检查要点》后他们变得主动了。工人们的合理化建议已经带来了很多实际变化,例如用自动搬运设备来取代人工搬运,以减少背部受伤的风险;又比如用电子设备取代人眼来检测LED灯管,以减少对视力的损害;将车间地板喷漆颜色由绿色改为浅灰色,以改善室内照明等。

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可观的,仅灵芝所在的一个部门,自从一年前开始采用《工效学检查要点》后,每人每小时产出就提高了8%,一年节约了1.52亿元人民币。

“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灵芝表示,“这对工人有益,因为现在是通过对工作本身的调整来适应工人,而不是要求工人去适应工作。公司也提高了生产率。” 富士康准备通过一个三年计划将《工效学检查要点》推广到其在中国的每一个工厂,并实现全员覆盖。

实际上,通过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华全国总工会(下称“全总”)、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下称“职业卫生所” )的共同努力,在中国已有数千家公司采用了《工效学检查要点》,富士康只是其中之一。

工效学这一名词本身可能不为公众所熟知,但它造成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慢性的背部、颈部、肩部或腕部疼痛;由于长时间坐、站立、重复劳动或抬举重物造成的疲劳、肌肉损伤或眼部疼痛;由于高强度工作造成的精神问题,如紧张和焦虑等。

与工业事故和尘肺病这些人们熟知的职业伤害相比,公众对工效学仍缺乏了解,往往把它看成是职业安全与健康中的“软性”问题。然而在欧洲,与工效学相关的疾病,尤其是肌肉骨骼疾病患,已经成为工人疾病的主要诱因,占到了所有因病损失的工作日的一半和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60%。此外,也有报道称肌肉骨骼疾病每年导致欧洲GDP损失高达2%。

为了帮助各国应对与工效学相关的工作场所风险,国际劳工组织编撰了《工效学检查要点》等一系列工具,例如WISE、WIND和工作场所的预防压力检查要点,这些工具低成本、实操性强、简便易用,因此在很多国家受到了欢迎。

随着中国的快速工业化发展,肌肉骨骼疾患很可能成为最常见的职业病之一,这也是今天很多发达国家所面临的局面。在中国,肌肉骨骼疾病和工作压力等工效学问题还是相对比较新的课题,公众认知度也不高,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国际劳工组织在中国努力推动这方面的工作。

“没有哪个国家或者工作场所可以免于工效学的风险。如果不重视,可能导致对工人健康的永久损害甚至终身残疾、公司生产率的下降以及高昂的社会保障成本。” 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局长德美尔指出, “我们希望更安全和健康的工作场所能够成为‘新常态’的一部分, “未来中国的劳动力虽然规模可能逐渐缩小,但应该朝着提高总体技能和健康水平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整个国家的创新能力。”

国际劳工组织《工效学检查要点》是由全总和职业卫生所从 2013年开始通过其中小企业职业安全卫生防护“工具包”引入中国的。近年来,全总开始关注与工效学相关的职业健康危害以及其它一些非传统类型的职业健康风险,尤其是这种风险对广大在中小企业工作的农民工所造成的健康危害。中国现有大约4200万家中小企业,因为规模小,缺乏资源和能力来处理内部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风险,中小企业的职业危害和风险普遍较为严峻。

为应对这些挑战,全总、职业卫生所和国际劳工组织一起合作,重点针对中小企业加强职业安全与健康维护工作。通过全总和职业卫生所2013-2015年的试点项目,首期四个行业(煤炭、化工、电子、铸造)的数百万工人已经从这些工效学干预措施中受益。各级工会组织与当地政府劳动和卫生部门合作,覆盖了全国数千家企业。例如辽宁省,超过1000家企业采用了工效学措施来保护工人健康。一些跨国企业在中国的也已经开始着手解决工效学相关的职业健康问题。

“项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扩大基本职业健康服务的覆盖面和改善工作环境与条件来推动公平和包容性的增长”,该项目的首席专家张敏教授说,“通过这个项目,我们也希望提高全社会对工效学的认知从而推动工业文明进步、完善国家职业健康标准,将更多的肌肉骨骼疾患添加到国家职业病名单中去”。

国际劳工组织及其合作伙伴希望,通过这些活动来提升公众对与工效学相关的职业危害和风险的认识,从而为解决中国工人面对的更多和更严峻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问题打开一扇大门,开启一条长远而有益的征程。